手机金商网金商资讯曝光 正文

吵翻了!米其林指南首次登陆北京遭质疑 韩媒曝料可花钱买

赢商网
摘要:伴随着期待和怀疑,米其林指南的北京之旅走得并不顺利。先是发布预告海报上的用图被指并非是北京而是天津的“津门故里”,发布会前日又被韩国媒体爆出“米其林指南可花钱买星级”,截至28日上午11时,该微博词条阅读量破百万。而发布会直播过程中接连出现的黑屏、卡顿、口误等播出事故,也引起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的不满。

  2019年11月28日上午10点,2020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个火遍全球的“轮胎餐饮指南”终于来到了北京。

  伴随着期待和怀疑,米其林指南的北京之旅走得并不顺利。先是发布预告海报上的用图被指并非是北京而是天津的“津门故里”,发布会前日又被韩国媒体爆出“米其林指南可花钱买星级”,截至28日上午11时,该微博词条阅读量破百万。而发布会直播过程中接连出现的黑屏、卡顿、口误等播出事故,也引起了观看直播的网友们的不满。

  在上午的发布会中,米其林指南公布了星级餐厅榜单,其中新荣记(新源南路)被评为三星,京兆尹、屋里厢被评为二星,彩逸轩、萃华楼、大董等20家餐厅被评为一星,新荣记(建国门外大街)、新荣记(金融大街) 也名列一星榜单,新荣记成为此次评选最大赢家。

  01
  《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星级榜单餐厅

  

  02
  米其林指南在中国

  2016年,米其林指南在中国首次推出了上海篇,上海中餐和西餐总共有26家餐厅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一时之间这些餐厅成为了 “网红”。但是新鲜和热度过后,米其林餐厅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式微,热度逐渐降低并纷纷遇冷。

  米其林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其实不无道理:首先,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具有很大差异。饮食习惯和饮食用具的不同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些外国评审员真的吃得惯中国美食吗?其次,当你打开那本指南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的推荐美食基本上都是西餐。

  在过去,《米其林指南》所采取的偏法式的标准,在法国本土乃至整个欧洲都畅行无阻,但随着《米其林指南》走进亚洲,这样的标准再也行不通了。

  此次的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的发布也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1月18日发布“必比登推介”餐厅名单时就饱受质疑,引发网友的强烈反应。

  中国意境菜创立者、世界名厨大董(董振祥)先生发表长文,针对北京版“必比登推介”提出疑问和反思:对于饮食文化中的“逐臭”现象,我们不应歧视,但绝不应该倡导。并呼吁应该更多关注、推广精致高阶的食物,以提升中国饮食文化形象。

  03
  如何评价北京米其林指南

  今天的榜单发布再引风波,米其林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还在持续,网友纷纷吐槽表示不满,“迷信星星”成为了过去式。

  “看米其林指南还不如看大众点评。”

  “台州菜、上海菜分别在北京拿到三星、二星。”

  “一星榜单简直是烤鸭榜。”

  

  微博网友对于北京米其林指南的评价

  世上没有一个美食榜单能够做到完全服众。无论是今天公布的北京米其林指南还是之前的上海、广州,舆论总是围绕着几点进行,那就是喜欢的餐厅有没有入选、入选的餐厅是不是合胃口,以及对于榜单评价标准的质疑。

  互联网时代,榜单代表了某种权利,消费者很容易对榜单产生崇拜和信赖。但其实美食关乎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对于一个享受餐厅之美的人来说,一家餐厅并非只有味道上的好吃与否,而每个人对食物和味道的喜好不同,也决定了关于米其林指南的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对于此次北京米其林指南的上榜餐厅,你怎么看?

  04
  米其林指南的中国本土化之路

  米其林指南的中国本土化之路注定不易。虽然,我们肯定米其林餐厅在食物评价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评判的标准本来就有问题,那么不管执行得多么严格最后也很难得到各国食客的欢心。

  不论是韩国主厨起诉米其林,还是“寿司之神”被摘星,都说明了米其林要想真正做出来适合各国的美食指南,必须调整其评价标准。米其林如果想要真正打开中国市场,不能再以一贯的眼光去审视中国美食和中国饮食文化,在对标准严格把控的同时,也希望米其林能够对所在地美食有更深入的认知和更虚心的态度,从而真的“吃懂”中国。

  在中国,并非没有自己的本土美食排行榜,近几年,大众点评《黑珍珠餐厅指南》、携程美食林等美食榜单被陆续推出,与想象中不同,这些来自本土的美食榜单也并非好评如潮,更可况,无论是评价标准还是等级设置,隐隐的都能看到些米其林的影子。

  就拿黑珍珠餐厅指南来说,该榜单分为三个等级:一钻聚会必吃、二钻纪念日必吃、三钻一生必吃一次,这与米其林一星优质的烹调,不妨一试,二星烹调出色,不容错过,三星卓越的烹调,值得专程造访的划分本质上区别不大,并没有体现出更本土化的审美。而在遭受质疑这一点上,黑珍珠餐厅指南同样躲不过去,网友一样提出了“大董真担得起北京唯一的三钻吗?”这样的疑问。

  

  食无定味,适口而珍。榜单和排名都不能成为我们选择美食的标准,口味的差异不会消失,世界上也就永远不能有让所有人满意的完美榜单。不论是米其林还是其他榜单,不必强求令所有人满意;消费者也应该放宽心态,将其作为参考而非绝对标准。无论是米其林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更加宽容和包容,正如大董所说的那样:“把傲慢、无知和偏剔除,剩下的则是我们对美食灵魂的共同热爱。”

阅读全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