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示,百货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整体行业呈现上升趋势,但对于部分老牌百货购物中心来说依旧无法摆脱闭店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百货购物中心共关闭了14家门店,涉及13个品牌,其中闭店原因主要为经营不善、亏损、租约到期,其中经营不善为绝大部分闭店品牌闭店的主要原因。
开店15年的永旺梦乐城北京昌平店,因租赁到期不再续约,成为近半年来闭店名声最大的购物中心,虽然门店闭店原因为租约到期,但永旺集团近些年逐年下降的业绩去年亏损近两亿的事实说明永旺梦乐城的亏损已无法在继续维持下去。
另外平和堂在百货与购物中心的闭店数目是最多的共有2家门店发生了闭店,地点都是湖南株洲。
平和堂是长沙市、株洲市唯一一座由日资控股的商场,其中60%由日本控股(现在已经属于日本全资企业)。随着株洲两家门店的关闭,目前平和堂在湖南仅剩长沙市的一家门店。
从关店品牌来看,大部分关店的百货或购物超市基本上是十几年的老企业。例如大洋百货成立于2002年距今已有21年的历史,而此前提到的平和堂成立时间更早为1994年。
这些老牌百货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营理念仍旧采用以往的观念进行管理,同时百货的入驻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缺乏吸引力,在这些原因的加持下,老牌百货企业闭店在所难免。
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告诉壹览商业:老牌百货商场关店除了租约到期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的传统百货业态已经远远跟不上当下新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加上线上购物已经完全成熟,原来日常进百货购买的货品,现在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就能满足需求。传统的百货业态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趋势。
除此之外,缺乏新兴品牌入驻,营业方式落后也是老百货购物中心没落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些情况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认为:当下百货购物中心要保持竞争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多元化的商品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引入新潮品牌、推出独特的自有品牌,丰富商品种类。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在线购物、送货上门等服务,实现在实体店一样享受线上购物的一样便捷服务。提供沉浸式个性化服务,实现与线上完全不同的购物体验。通过场景的IP化、互动化;服务的定制化等,来增加消费者的粘性。加强与品牌商的合作,推出独家合作款式或产品,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加强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举办促销活动、举办主题展览等,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