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金商网金商资讯品牌 正文

海底捞开面馆了!1天内收购一家面馆和一家中餐厅

壹报通商业地产
摘要:在火锅深耕25年的海底捞,第一次把触角伸向了“拉面”品类。是什么样的餐厅会被海底捞收购呢?又能否成功复制“海底捞”的成功,成为面品类第一品牌呢?

  11月5日,海底捞(06862)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与“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品牌的持有者就可能收购事项订立谅解备忘录。收购目标为“汉舍中国菜”及“Hao Noodles”品牌持有的餐饮业务。

  根据谅解备忘录,卖方共有九名个人,持有现时经营目标业务及持有目标资产的多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卖方各自为独立第三方。

  按公告披露信息显示,此次收购事项具体涉及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上海缘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缘澍”),一家于2008年12月17日在中国成立的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及杭州以“汉舍中国菜”品牌经营9家中餐厅。

  Hao Noodle & Tea LLC.(“Hao Noodle I”)及Hao Noodle LLC.(Hao Noodle II),分别是于2014年1月8日及2017年5月5日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公司。截止公告日期时,Hao Noodle I及Hao Noodle II各自在纽约以“Hao Noodle”品牌经营一家面馆。

  上海好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好萃”)为一家于2018年8月21日在中国成立的有限公司。目前,上海好萃在上海以“Hao Noodle”品牌经营一家面馆。

  海底捞在公告中称,董事认为目标业务能够为集团业务提供协同效应,并符合集团的战略方向及发展计划。作为集团整体增长策略的一部分,集团计划于横向领域收购优质资源,增强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可能收购事项一经落实,将是公司扩大及多元化其业务及活动的又一举措。

  

  01
  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面馆

  它们什么来头?

  据媒体报道,汉舍中国菜,创立于2008 年,首店落地上海丁香路,创始人为老餐饮人朱蓉,她的上一个项目是90 年代末创立的”渝乡人家“。

  从品类、业态的划分来看,”汉舍“是一个中式正餐品牌,客单价在 150~170 之间,又细分为“汉舍中国菜”“汉舍川菜馆”“汉舍小馆”3个品牌(此次拟收购涉及到汉舍旗下所有品牌)。

  

  从其主视觉可以看出,汉舍的招牌菜为“果木烤鸭”,此外,它们还提供粤菜、上海菜、川菜等多个菜系产品,朱蓉曾在采访中表示,更喜欢自称“融合菜”。

  目前,此品牌共拥有 9 家门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因为曾上榜米其林指南,一度被上海消费者捧为“网红店”。

  

  Hao Noodle面馆,创始人也为朱蓉。

  Hao Noodle 直译成中文“好面馆”,2016年,创始人朱蓉在纽约西村开了第一家Hao Noodle and Tea by Madam Zhu’s Kitchen,店门口挂着一个大大“好”字招牌,“好”字代表了“简单的好食物,亲切的好环境”。一改纽约当地中餐厅的固有形象,Hao Noodle 连续两年荣登米其林超值餐厅推荐。

  

  Hao Noodle纽约店除了卖正宗中国面,还有50多道各地风味硬菜等,所有的菜品不会为了迎合外国友人的口味而进行调整或改良,让纽约食评人改变了对中餐厅的认知。

  

  2018 年 12 月 30 日,Hao Noodle进入上海,在上海浦东世纪汇商场5 F开出精致小店,值得注意的是这是Hao Noodle面积最小的一家门店,只有200平,43个座位,开放式厨房,餐厅的亮点是一面色彩明快的涂鸦壁画,引发年轻人争先打卡,慕名前来拍照,成为面馆里的“网红店”。

  

  主打面条,仅供应8款,从18元的担担面到88元的蟹粉蛤蜊拌面和黄鱼面不等,其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售价58元的招牌火锅牛肉面。还有焗饭、沙拉、小菜、点心、甜品、炖菜和饮品,其中最受好评的广东烤乳鸽。

  02
  扩大多元化业务

  扩大多元化业务,跟海底捞上市后的业绩承压不无关系。

  今年8月发布的海底捞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59.32%;实现净利润9.11亿元,去年同期为6.46亿元,同比增长40.92%。其上半年营业收入的业绩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净利润增速从去年的60%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作为主打火锅品类的中式餐饮品牌,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拥有及经营的餐厅数量为593家。

  与此同时,被奉为海底捞成功秘诀的超高翻台率,也首次出现下降。而翻台率的下降,直接威胁到了海底捞的盈利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收购、开辟新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策略。

  海底捞拟自行或通过其附属公司以股权转让或出资方式收购于重组中所成立的持有目标业务及目标资产的公司的控股权益。双方目前已达成“排他协议”,六个月内不与海底捞外的其它人士和实体做相关接触。

  可能收购事项代价的实际金额、支付方式及方法将由谅解备忘录约订方基于海底捞的尽职审查结果进行磋商。

  但海底捞也在公告中强调了这一可能收购交易的不确定性。相关可能收购事项、包括订立正式协议都需在进一步尽职审查及磋商后才能坐实。因此,可能收购事项未必一定会进行。

阅读全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