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为了市政市貌,不少街边的餐饮门店都换了统一的招牌。虽然表面上看着是简洁整齐了许多,但是实际上却被消费者吐槽不已。千篇一律的招牌,没有任何特色,甚至出现“清明招牌”让人诟病不已。
未来,这种情况有望得到解决。
9月29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商务局制定的《北京市商业街区店铺招牌设置规范(试行)》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最引发大众关注的内容,即是表明了店铺招牌“可以由设置人自主设计,同一街区内的店铺招牌不宜采取统一样式、统一色彩、统一字体等同质化方式设置。”
此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在户外广告、街头店铺牌匾、标识上大力整治,曾经涌现出不少“千店一面”的现象——即一条街上的商户除了店名不同,店招的材质、颜色、大小甚至字体都一模一样,被认为单调乏味、缺乏美感,难以体现商业经营的活力和特色。
这次北京拟出台的新规,可以说是对过往统一店招运动的一次纠偏,也是促进城市消费升级、繁荣夜间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
在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城市做法基础上,此次征求意见的新规对于“牌匾标识”有了新的定义,明确提出了“店铺招牌”的概念,即是指商业经营者在固定经营场所设置的,用于向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展示其名称、字号、商号、标识等内容的牌匾标识。
经国家及本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老字号企业,除设置店铺招牌外,还可以设置体现历史文化的传统匾额和楹联;有条件的可采用石雕、木雕形式,在建筑物外立面实体墙的适当位置附着设置一处介绍老字号起源、历史和企业特色的铭牌,铭牌尺寸应当与建筑物外立面比例相协调。传统匾额的文字应当按照传统习惯规范书写,传统匾额和楹联内容仅限于标明本单位中文名称、字号、始创年代、题字和落款等。
△图为广西北海老街街道情况
多位在北京东、西城区经营餐厅的老板告诉界面新闻,这次北京拟出台的新规,对于他们这种临街商户来说无疑是利好,“对于整个城市的更新、街道的审美提升都有好处,能鼓励商业的多元化繁荣发展。”
让街道丑得整整齐齐的“统一招牌”终于要取消了吗?6月松绑的地摊经济,让城市多了温暖的烟火气,如果能进一步取消了统一招牌,释放餐馆的个性,街道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