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和湖畔大学第四期学员进行了最新年度分享。
对手朝东,你就要往西
早年刚开始做淘宝的时候,eBay在中国是按上传商品数量收费,放一个商品,不知道卖不卖得掉,一天还要付几分钱,大家就不愿意发了。当时马老师做了决定,凡是eBay认为正确的,我们都反对,凡是eBay认为错误的,我们都支持。
这句话大家不要笑,我认为这句话是面对一个强大竞争市场的时候,非常好的思考方式。也许真理在少数人手里,但有的时候,你找到路就是真理,你找不到路就不是真理。你要在市场参与竞争,对手朝东,你就要往西,核心因为东边这条路已经被占掉了,只有往西才可能找到路,但并不代表西面一定有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做商业设计,反过来要有一个相对论——相对于对手,你有什么差异化的策略。如果没有差异化,你再辛苦、再努力也没效果。你不能默认别人比你跑得慢,别人比你懒惰,你要想别人比你更聪明、更勤奋,执行力更强,想得更远,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只有做得不一样。
第一天想做平台的人,基本上都没做成
首先要考虑客户是谁,你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价值。这是定义一个新业务时非常要考虑的问题。定义得越具体,业务落地就越顺畅,不然客户画像都不清楚,就很难讨论问题。做平台做久了,反而容易迷失自己,忘掉初心。第一天想做平台的人,基本上都没做成。
商业设计要考虑三个方面
1)必须聚焦客户价值,同时看客户价值的普适性有多广。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一旦入了行,一旦企业定了赛道,一旦开足马力往前走之后,很难换赛道。至少在一个周期里边,做汽车的就做汽车,做装修的就做装修,做教育的就做教育,做环保的就做环保,慢慢它有演化的可能性,但首先要明确主业,主业的客户有多广,取决于你在解决多少人的问题,背后就有多少市场潜力。
2)讨论客户是谁的时候,既要明确客户是谁,又要明确能提供的服务和价值是什么,以及对客户覆盖的范围是不是够广。马老师那句名言讲过多次:痛点越大,机会越大。商业设计里找赛道,首先要对痛点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换句话说,痛点够不够痛?如果只是表象的痛,解决门槛也会很低,给客户建立不了什么核心价值。紧接着思考这些痛点是不是有普遍性,有没有足够多的人有这样的痛苦?我**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这是商业设计的关键之关键。
3)除了要看我和我的团队能不能找到不一样的方式去解决客户问题——或者用技术变革,或者用商业变革,或者两者结合——还要看市场上还有没有别人能解决客户同样的痛点,如果有同样的人在解决,或者人家已经解决了一部分,甚至解决得很好了,再去做这件事情意义不大。说白了,是不是有足够的市场优势。哪怕你的商业规划、业务策略的PPT发得满世界都是,别人虽然都听明白了,但不能做。这就是足够的市场优势。
选赛道通常两种方式
一种是垂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做了一点,然后做上游和供应链做到生产资料,下游做到市场终端;
另一种是水平延展。一个省做完做下一个省,一个国家市场做完做下一个国家的市场。这些都是关键节点的重大选择,这些选择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比如阿里把员工派去东南亚,这典型是全球化水平延展的做法。你要考虑一些中国员工到东南亚去,他的个体命运就被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小孩读书,甚至个人发展都改变了。这样的决定团队是没法做的。
所谓“落子无悔”,一定是作为负责人的首要责任,“此时此刻、非我莫属”。别人不可能替你做,只有一号位责无旁贷。过程之中,要在动态中保持战略定力。市场是动态的,这就是为什么不仅要看自己,也要看市场中老的新的各种角色,大家在做什么动作,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也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判断,影响我们对赛道的选择,影响我们的商业设计。
可能性格使然。在阿里内部我强调比较多的,就是防止焦虑,保持战略定力。选赛道也好,定义客户痛点也好,寻找客户规模也好,所有这些问题其实不是静态,而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整个世界也在动态演变,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情,这个市场上不只你一个人在玩,别人也在玩。如何避免受到市场因素的干扰或影响?怎么能够真正找到属于你的独特的东西?特别重要的是战略定力。
我跟我们团队三天两头敲警钟,当业务找不到战略方向、彷徨、要讨论未来突破点或竞争等各种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希望以共创会的形式解决问题。共创会不是来解决战略问题的,共创会是咱们不认识,坐下来谈谈前世今生,我以前干过啥、我的经历、性格是什么,是让人能够产生连接。
我原话说得更极端——企图通过共创会解决企业战略发展问题的,是团队一号位无能的表现。如果一号位都想不清楚往哪走,怎么打,怎么选择赛道,怎么定义用户价值,怎么设计商业模式,而想要团队坐下来共创,忆苦思甜,讨论一下前世今生,基本上聊的时候很爽,但是冷静下来什么也没发生。大家宣泄了情绪,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解决,是靠冷静的思考、判断和抉择,是基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远见。当然这里边有没有孤注一掷的成分?一定有。我的经历和体会告诉我,做一个大的决定,有一些理性成分,但离不开最后决定企业命运的那个选择,也只有企业领军者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又是一个“落子无悔”,你做的决定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